每逢初春时节,享有“梨花之都”美誉的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的万亩古梨园,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美景,到此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4月17日上午,记者与兰州市纪委驻点巡查人员一道,明察暗访梨园景区有无公款消费、公车私用等情况。在以前,这里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省、市的干部常常组团或应邀来这里公款观光休闲。
占地50多亩、拥有360多棵古梨树的绿岛度假村是景区内规模最大的餐饮娱乐场所。当天是工作日,园内的游客少了许多。曾经当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度假村老板吴嘉宝十分健谈,他说:“现在公家单位不敢来消费了,我们的营业收入至少下降一半。要想生存发展,得跟着形势转,走平民化路线,不然就被市场淘汰。目前,我们正在通过打造特色、降价促销、减员增效等办法吸引游客。”
服务员魏万花告诉记者,“以前来用餐娱乐的单位很多,吃的菜、喝的酒都比较高档,一次消费两三千元是常有的事儿,那会儿我们可比现在忙多了。现在大多是散客,要么吃点便宜实惠的家常菜,要么来时就自己带上了,只在这儿点茶水。”
记者随机向几桌游客询问发现,他们都是家庭组团或亲朋相约,没有党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身影。
12时45分,记者和巡查人员来到停车场,放眼望去,车辆挤得满满当当,但基本是中巴车和五颜六色的私家车。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公务用车。在另一个停车场,巡查人员同样一无所获。年过六旬的停车场管理员魏兴乐说:“我在这里有10年了,这两年明显能感觉到公款吃喝的现象少了,以往停放的车辆一半是公车,现在这种情况看不到了,停的都是旅行社和老百姓的车。”
和我们同行的皋兰县纪委书记薛蕾坦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前,梨花开的时候便是当地领导干部最忙碌的时节,大多数时间都在景区搞接待。由于迎来送往的公车众多,县交警队还一度派人下来疏导交通。如今,这种情况没有了,领导干部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实、抓发展上来。
春风袭来,花香四溢。作风建设犹如一缕春风,给这座梨韵古镇带来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记者 姚志宏 通讯员 王彬)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4月18日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