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办的电视问政现场,主办方播放了《弄虚作假虚开票据领补助津贴》等12条短片,直指精准扶贫不力、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其中,巴东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黄某在担任沿渡河镇溪口村第一书记期间填写了5本精准扶贫驻村工作日志。但督查组调查发现,黄某在溪口村实际工作时间只有47天,上报的日志显示的却是117天。此外,黄某还虚开住宿发票,违规领取补助津贴。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这需要扶贫干部真正沉下心去,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脚踏实地提出对策。可在黄某等人眼中,精准扶贫却变了味。通过虚报驻村工作天数来凸显自己的“工作成绩”,通过虚开住宿发票来领取津补贴,黄某“精准扶贫”的对象不是那些急需扶贫的困难群众,而是他自己。
在当前繁重的扶贫工作中,大部分党员干部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他们有的到贫困群众家中拍个照片走个过场就完事,有的虚报数字搞假脱贫,有的只重形式不问效果,有的甚至将扶贫项目当成摇钱树。这些党员干部,不管是能力不足还是精神懈怠,都是不合格的脱贫工作者,甚至有人涉嫌违纪违法。他们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对于实现精准扶贫有害无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逾7亿人摘掉了贫困帽子。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军令状已经立下的今天,有必要对那些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的扶贫干部来一次“技能扶贫”和“精神扶贫”,让他们真正把工作能力提上来、把担当精神立起来。对于那些不能胜任扶贫岗位,甚至弄虚作假骗取扶贫资金的,要及时调整、严肃问责。
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道:“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基层扶贫干部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主力军,是广大贫困群众的主心骨。党中央横下一条心打赢扶贫攻坚战,全体党员干部就要向中央看齐,补齐能力短板、端正工作作风,为打赢这场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战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