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纪检组)专责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再次明确、再次细化。纪检监察组织及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严格落实党内监督专责,在工作定位上再聚焦、方式上再创新、内容上再深化,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准确把握监督的着眼点。纪检监察组织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应时刻注意新形势下党风廉洁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时刻注意党和国家的新论述、新要求,明确监督方向,摆正职责定位,抓好专责监督。一方面,必须围绕“四个意识”强监督。把加强党内监督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结合起来,与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结合起来,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结合起来,站在全局的高度赤把握,聚集主责主业,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始终围绕精准扶贫、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惠农政策落实等中心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党内监督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另一方面,必须围绕“两个责任”强监督。围绕省委“3783”主体责任和“866”衡量检验标尺,建立主体责任负面清单位制度,协助同级党组织落实党内全面监督责任,督促下级党组织落实本系统、本辖区全面监督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压力传递到村(社区)、站所、学校、卫生院等基层单位,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出现违纪就立即处理,促使基层党组织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认真履行从严治党的监督责任,切实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回归党章规定的“三项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运用“四种形态”开展党内监督,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管住全体党员,让党内监督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确保党的肌体更健康,事业更辉煌。
积极探索监督的切入点。如何让监督手段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的要求,撕掉违纪者的“隐身衣”,让其无处遁身,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新监督方式方法,让党员干部始终感受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应正确运用巡察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整体工作综合巡察、重点工作专项巡察、热点问题跟踪巡察的“三巡察”工作,以发现和解决极个别党组织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发现和解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惠农政策落实、精准扶贫等工作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为重点,高质量地开展巡察监督工作,确保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应切实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以重大决策制定执行、干部选拔使用、资金管理使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等为重点,积极参与,谏言献策,挺纪在前,增强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建立“述纪述廉述作风”制度,定期开展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述纪述廉述作风”,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各方面的监督,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意识。应有效发挥纪委派出机构靠前监督作用。探索推行“面派出、点派驻”,模式,开展“派驻两结合”工作,健全完善派出纪检监察组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所在乡镇、单位纪委(纪检组)的职能作用,实现监督全覆盖。特别是派出纪检监察组应加强对联系乡镇、部门(单位)的重要事项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靠前监督,着眼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调查核实力度,力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不愿接受监督、执行制度不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及时予以问责,彰显纪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确保监督的实效性。
紧紧扭住监督的关键点。党内监督,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纪检监察组织必须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和关键节点执纪监督。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围绕党的“六大纪律”,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监督,积极参领导干部推荐测评,从信访举报、党风政风监督、纪检监察等科室了解推荐人选廉洁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在任职时,通过廉政法规考试、任前廉政谈话、表态发言等形式,强化领导干部廉政意识,同时,协调审计机关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围绕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行使“用人、用钱、决策、审批”等权力,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规则》、《“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办法》等监督制度,把“关键少数”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着眼于源头防范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岗位(个人)职权表,仔细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并从日常管理、监督检查、新闻媒体等方面收集风险信息,及时提醒预警,防止权力运行失控,发生违纪问题。特别是针对“人、财、物”管理岗位、执法执纪和行政管理岗位,以及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岗位,强化“防”与“控”的有效衔接,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对关键节点的监督。针对元旦、中秋、春节等重要节点,转变作风监督方式,由面上的全面督查向商场、土特产店等重点场所转变,由表面“四风”检查向隐身“四风”检查转变,由上网淘宝、串岗聊天等常规检查向查验票据、调取监控视频等“点穴式”检查转变,重拳整治,从快查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滥发钱物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优亲厚友、索要好处费、挪用扶贫资金等群众身边发生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营造气正风清的社会环境。(编辑 张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