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派驻纪检组的主要任务是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对纪检组和派驻纪检干部来说,驻在部门即被监督单位相对固定,时间长了干部之间比较熟悉,要面对面地监督,处理好一些具体、复杂、棘手的问题非常不易,这就要求纪检组和派驻纪检干部在监督上拿捏好分寸,不能监督过界,也不能放弃监督,更不能乱监督,也就是不能越位、不能缺位。实践证明,只有同时做到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派驻监督的作用。
敢监督,是政治觉悟方面的要求,反映出对纪检工作的认知程度。敢监督、敢亮剑是对纪检干部最基本的职责要求,体现纪检干部的责任担当。这种担当源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纪检工作的热爱,体现了纪检干部的人生信念、理想追求和价值观。敢监督关键要解决好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坚守纪检干部的职业操守,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唱黑脸”,做到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查实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刚正不阿、秉公执纪。
能监督,是工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反映对监督执纪水平的要求。能监督是对纪检组履职的具体要求。监督不能仅停留在口头和表态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能”。能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工作敏锐性,善于从盘根错节中梳理头绪,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要求提高纪律审查的分析、研判能力,把问题查清、查实,不做夹生饭,该澄清的要澄清,该追究的要追究,从严执纪、不枉不纵,让人信服。这些都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总结,一点点累积起来。
会监督,是方式方法方面的要求,反映出工作艺术、战术运用能力。会监督的前提条件是在中央纪委赋予派驻纪检组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干扰被监督单位的正常工作,更不能超越权限胡乱作为。既要在宏观上处理好与派出机关、被监督单位党组、被监督单位机关纪委、组织人事部门等之间的关系,又要在微观上把握好具体事例的处理尺度,理解和运用好政策策略;既要统筹全局、分清轻重缓急,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懂得整合利用资源。只有把监督执纪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问题和矛盾都妥善加以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出监督的最佳效果。
敢监督要求思想过硬,能监督要求本领过硬,会监督要求方法得当,三者环环相扣,组成有机整体。只谈敢监督而不具备监督的能力,要么发现不了问题,要么发现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只是空有满腔热忱做不好监督;有监督执纪的工作技能,但没有敢监督的思想和理念,工作中怕得罪人、缩手缩脚,不能全力以赴投入,也做不好监督;具备了敢监督、能监督,但处理问题简单生硬,不注意方式方法,把握不好时机、尺度和分寸,往往会适得其反,收不到最优效果,还是做不好监督。
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既是对纪检组履行监督的整体要求,也是对派驻纪检干部的素质要求;既是对纪检组全局工作的综合评价,也是对纪检组某项工作的具体衡量;既能体现在一份书面报告中,也能细化到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上。如果只关注宏观方面而忽视细节,或者只注重微观而不把握全局,监督工作就可能会走样,甚至出现问题。应该说,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大环境下,这三点是对纪检组和派驻纪检干部的思想认识、能力水平、具体执行上的严要求、高标准。
对纪检组来讲,要做到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首先,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水准。要认真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正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体现政治和纪律要求。其次,工作安排要有主有次,统筹兼顾,紧密贴近被监督单位实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状况;处理问题要科学公正、有理有力。第三,要注重干部培养,结合干部的不同特点安排工作,扬长避短,充分调动每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对派驻纪检干部来讲,纪检组的领导首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上作表率,才能够领导和指导好纪检组其他同志,共同完成监督任务。纪检组的其他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具体工作中提升能监督和会监督的本领,认真不较真、严谨不教条、严肃不生硬,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在监督他人的同时尊重他人,主动接受他人监督。
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应当成为纪检组和派驻纪检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具体追求,是忠诚、干净、担当的综合体现。纪检组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全过程中聚焦政治担当,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能力水平,创新方式方法,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坚持高标准,落实严要求,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保持合力、坚持不懈,坚持稳中求进,沿着行稳致远的方向不断创新,探索适合派驻监督的新路子。
(作者曲文志单位:中央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