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以纪实手法,通过剖析魏健、朱明国、金道铭等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典型案例,坚决把自己摆进去,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严防“灯下黑”,体现了“打铁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韧劲。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纪检干部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寸,纪检工作就会偏离出正确轨道一丈。该片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触动和震撼、思想上的教育和洗礼、行动上的鞭策和激励,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都应该认真反思、审视、警醒、改进。
理想信念是根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就硬在我们有着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然而,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自我要求管理不严,理想信念丧失,逐渐由执纪监督者蜕变为腐败分子。魏健曾在中央纪委机关多个岗位担任过领导职务,还参与查办过薄熙来、戴春宁等大案要案,他在河北省高院工作期间因为表现优秀被调到中纪委工作,但是在与一些老板的交往中,目睹一些老板的生活方式,他的心态也一步步失衡。贪欲起,底线破,魏健收受他人钱物,以权谋私,搞利益输送,最终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数额之大、物品之多,令人震惊。魏健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于法律和纪律应该更加了解和敬畏,然而当欲望和权力相遇,他却知法违法、执纪违纪,本应有的基本认知完全被欲望蒙蔽,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正如曹立新所言,客观原因是次要的,更主要的还是主观上出了问题。魏健、曹立新等人倒向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对立面,走向腐败的道路,根子还是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这再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是对纪检监察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基本要求,而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的自觉,最好的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要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精神追求和政治责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员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修身立德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要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人管起,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抵制特权的防护网。袁卫华曾是家乡的高考状元,北大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考进中纪委工作,37岁升任处级干部,还曾立功受奖。然而,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他逐渐放松了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最终以案谋私,拿工作秘密做交换,一方面反腐败,一方面腐败,一发不可收拾。朱明国落马后说:“第一次收了10万,那么收10万和收100万,收100万和收1000万,他只不过是加一个零。这一步迈出去之后,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曹立新坦言:自己的问题的发生确实是从吃喝、收小的购物卡这些小事情开始的。这些案例警示我们:要常怀律己之心,正确区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认清党员与普通群众的区别,慎独慎微,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管住小节、不弃微末,常思贪欲之害,抛弃非分之想,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在各种利欲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刘建营曾是中纪委的工作骨干,对亲情的错误弥补方式导致他以权谋私,拿权力去变现,安排家人在某私人老板的公司挂职吃空饷、帮助他们承揽一些经营项目获取利益,明玉清通过权力寻租,为其弟弟、儿子等多名亲属和特定关系人谋取巨额利益,最终都带来了悲剧。事实上,一些党员干部的堕落往往就是从家风不正开始的。家庭、家教、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每个党员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还要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帮助家庭成员树立倡廉助廉意识,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党风与家风的关系,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
制度约束是保障。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王岐山同志强调,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如果只有信任没有监督,那么信任就变成了放任,就会使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纪检监察干部违纪甚至走向违法,与制度机制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袁卫华、刘忠等人擅自处置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线索,跑风漏气,进而获取不正当利益,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曹立新长期在山西出差办案,机关管不着、地方不敢管,时间久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背离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如果工作制度存在风险、出现漏洞,就会给一些纪律观念淡薄、规矩意识不强的干部留下可乘之机。《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制定,是落实“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理念的制度体现,是新时期深入推进监督执纪问责的坐标系和路线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依规治党、依规执纪,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正人先正己,监督别人首先要自己过硬。要把《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学习重点,逐字逐句学、结合工作实际学,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严格对照规则要求,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强化自我管理监督,认真履行监督执纪职能,坚决杜绝压案瞒案、跑风漏气、以案谋私等现象的发生,带头树起严格自律的标杆。今年以来,我们与各乡镇、机关各科室都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对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开展了内部巡察,对近年所办案件进行了“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肃整改。认真排查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能产生腐败的廉政风险点,并结合实际完善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从制度上预防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