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央纪委的领导能来到后地湾村,还坐在我家唠家常,万万没想到各级党委政府如此重视我们脱贫工作,市县纪委的帮扶干部吃住在村,把后地湾当成自己的家乡一样建设,更没想到才一年多的时间,后地湾村就变成了马衔山第一美丽乡村……”

这是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在太石镇后地湾村共同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勇担当”“迎七一”主题系列党日活动时,群众代表上台讲述脱贫故事时的一幕。末了,讲述者深鞠一躬道:“欢迎大家到后地湾村做客,热情好客的后地湾人民永远欢迎您!”

眼前的一切,让人不禁回想起“初识”后地湾村的那一天。
那是2019年初雪后初霁的一天,我和同事们不到七点就从县城出发了。后地湾村坐落于马衔山深山区,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z”字形蜿蜒的山路上,积雪还未完全消融,一车人屏气凝神,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方向盘上。纵然开的如此小心,半路,车子依然抛锚在雪地里,大家不得不下车连推带拉地走出泥泞……就这样,我们前后四个多小时才到村上。
这是怎样的一个村庄啊!萧瑟,荒芜,冬的肃杀仿佛在这里停驻了。路上遇到的村民大都神色淡漠,偶遇几个放学的学生,也是怯怯地瞄我们一眼,就低下头匆匆跑走。村委会前的土路上,雨雪冲出的泥坑被一块大木板潦草挡住,村支书漫不经心地向我们打声招呼就转身进了屋,来自定西市纪委监委的驻村帮扶队长袁毅苦笑一声,似乎已对这种态度司空见惯。原来,乡亲们对上面派来的驻村帮扶队不信任,看到袁毅是个陕西娃,更觉得是来走过场的,村里甚至有人“抱腿上访”,这一切着实给了袁毅一个“下马威”。
那就是我对后地湾村的第一印象:偏远、闭塞、贫穷,我甚至暗暗为驻村帮扶干部捏了把汗,这样的一个村子,这样排外戒备的村民,帮扶工作该怎么开展?

“阿姨,也给我拍张照吧!”清脆的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杨复勇,现在正在后地湾小学5年级读书。
“你们今天还来学校吗?”没来得及回答,他的同学杨元刚就加入了我们的对话,两个孩子身上都穿着崭新的校服,笑眼盈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把教育扶贫作为长远脱贫的根本之策,修校舍、建操场、配教具,学生的就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帮扶干部往学校跑的次数也不少,送书包、送文具、送讲座,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全然不复初次见面时胆怯怕生的样子。

不光是孩子,大人的脸上也挂满笑容。如今的后地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房等基础短板一应补齐,新修的百合气调库和中药材加工车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风貌改造中因地取材、自成一格的美丽小乡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回味乡愁——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也是勠力同心拼出来的,更是战天斗地创出来的,乡亲们放下成见,敞开心扉展露笑颜,欣然追随帮扶干部的脚步,这种改变源于见证了小乡村实实在在的变化,更源于以心交心的真挚付出。
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425人减少到10人,贫困发生率由49.6%下降到1.13%,后地湾村顺利摘下穷帽,退出了贫困村序列。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乡亲们的日子也和村子的“人气”一起,渐渐红火了起来。

“今天一上午光饮料就卖掉三四箱了!”村里58岁的杨元秀喜气洋洋,说自己从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家门口做生意挣钱。
“可不就是像是做梦一样!”一旁摊位的“老板娘”也是当地村民,她一边为顾客扯花布,一边附和道。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后地湾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晋“网红村”,不少村民也乘势而为,念起了“生意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迈着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把后地湾的民房变客房、村民变导游、产品变礼品,让家家都吃上‘旅游饭’……”村史馆里,帮扶干部为大家细数过后地湾的变迁后,描绘着更加宏伟的蓝图。
上个暑假,西北师范大学的支教大学生队伍来到后地湾村,孩子们从支教老师那里学会了一首歌——《你笑起来真好看》,“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欢乐的旋律里,孩子们唱着、跳着,共享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

如今进村,乡亲们总会带着最真挚的笑容主动邀请我们“来家里坐坐”。从“抱腿上访”,到后来的“群众看、干部干”,到如今“一起干、一起乐”,一年多的时间里,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脱贫攻坚、不落一人”的共同愿景和父老乡亲们“感党恩、跟党走”的感恩思进促成了后地湾村的变化,而村里的日子一定会像孩子们歌中唱的那样——
“美的像画卷!”

(符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