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日,晴空当日,万里无云,田野里才收完了庄稼,不时川台里还有耕牛在犁地,明媚的阳光给大地一片暖意,荔园堡内洋溢着热烈、欢乐的气氛。
只见,清音楼前支了几张长木桌,桌子前边坐着习仲勋、刘志丹、贾生秀、朱志清、郑德明、梅生贵、牛永清、蔡子伟、郝文明、张文华、郭锡山、张钦贤、李生华、杨玉亭、惠子俊、呼志录、高敏珍、宋飞等同志,桌子上,每个人的后面放着一只粗瓷大碗。原来是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内举行,通过讨论,大会决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并且,限于代表多来自于贫下中农,文化水平较低,大家集思广益,采取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选举方式--投豆选举!选举后,产生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队总指挥部。
参会的代表们既兴奋,又不感到陌生,因为他们也是由基层民主选举产生的。由于刘志丹同志当时的威望较高,选举开始后,一位代表便说:“咱们选老刘当我们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吧!”代表们一呼而应。这时刘志丹却说:“大家还是另外再选人吧,比如习仲勋就很能干么,比我强么,我呢要指挥咱们的队伍打仗,政府抓生产的事情实在是顾不过来呀!”
代表们陆续走上去,依次围绕主席台转一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每个人手里捏着一颗黄豆,旁边宣布选举那个职务,代表如果同意那个同志担任该职务,就可以向那个同志后面的碗里投一颗黄豆,而被选举的同志因为坐在前边,看不见谁投了自己的一票,谁没有投自己的票。一个下午过去了,代表们经过认真、仔细地选举后产生了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成员。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组成人员是: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贾生秀、牛永清
政治秘书长:蔡子伟、张文华
土地委员会委员长:李生华
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杨玉亭
文化委员会委员长:蔡子伟
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长:惠子俊
肃反委员会委员长:郝文明
劳动委员会委员长:张钦贤
粮食委员会委员长:呼志录
妇女委员会委员长:高敏珍
保卫大队大队长:郭锡山
保卫大队副队长:宋飞
《红色西北》报编辑负责人:蔡子伟
会上,还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队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朱志清任赤卫队总指挥,郑德明、梅生贵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此外,在原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保卫队的基础上,组建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保卫大队,辖三个大队,共100余人。
11月7日,清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在荔园堡内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有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代表,还有在南梁的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和周围数十里外赶来的老百姓,共约三千多人。刘志丹和习仲勋分别就建军、施政发表了讲话,表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把武装斗争推向新高潮,争取更大胜利。
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陕甘边区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民主选举。选举的参与面广,人员众多,对于广大群众来讲也是一次民主革命思想的大洗礼,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纷纷赞扬说:“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不一样。”同时,它在民主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次伟大实践,它明显地区别于原来革命委员会机构和领导成员由群众团体推选的办法,而是由代表选举产生政府,这是在陕甘边区从来没有发生过,破天荒的大事情,大会还公布了各个方面的施政大纲,为以后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对于当代,党在大力推进民主进程的过程中,实施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也为后来的民主选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供稿 闫育平 编辑 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