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中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感触很深。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永远在路上》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触动和震撼、思想上的教育和洗礼、行动上的鞭策和激励,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反思、审视、警醒、改进。尤其是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按照安排,结合近期学习思考,我谈三点粗浅的体会。
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坚定理想信念。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也好,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要坚持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和政治责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员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二是要严明纪律规矩,保持清正廉洁本色。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每一个党员,党的纪律就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就是生命线。专题片中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周本顺无视党纪党规,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纪检监察干部深处反腐一线,承担监督执纪问责重任,纪律严明是基本要求。要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已经印发,省上也将出台相关配套制度,这是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是对纪检干部执纪审查权力的约束。特别是对于纪检监察室的干部来说,要把《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学习内容 ,逐字逐句学、结合工作实际学,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严格对照规则要求,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强化自我监督,严格执行机关各项制度,从严管好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督执纪职能,坚决杜绝压案瞒案、跑风漏气、以案谋私等现象的发生,带头树起严格自律的标杆。
三是要增强担当意识,深入推进执纪审查工作。权力就是责任,有责就要担当。焦裕禄同志担任兰考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与专题片中被曝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形成了鲜明对比。焦裕禄精神之所以伟大,我认为是焦裕禄把担当装在心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职监督职责,纪检监察室作为执纪审查的专门科室,必须敢于担当,带头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责任。当前,监督执纪问责的关键是要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运用提醒谈话、约谈、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等方式,及时开展批评教育,让谈话对象提高认识、深刻反思、认识错误,主动改过,放下包袱;在处置党员干部信访举报问题线索过程中,首先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谈话函询,如果被反映人如实说明情况,就进行批评教育,让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让有问题的干部知错就改,没有问题的受到教育和警示;如果被反映人不如实说明情况,就启动初核,发现违纪问题严肃查处。(供稿边国华 编辑冯宇飞)